“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一生著作等身,留世39本著作,而社会上关于他的书籍不下千种。在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中,流传最经典的30句话,对管理者教益最深。
1.一位管理者,如果天天要做决策,时时要做决策,那恰恰说明,他是个疏懒和无效的人。
2.决策是一种判断,是若干项方案中的选择。所谓选择,通常不是“对”与“错”之间的选择,而是“大概是对的”与“也许是错的”之间的选择。
3.有效的决策,常在多种不同且互相冲突的见解中产生,常在多种旗鼓相当、优劣互见的方案中产生。
4.唯有反面意见,才能保护决策者不致沦为组织的俘虏。
5.决策时只有一种方案,别无其他选择,即便深思熟虑,又与赌博何异?
6.只要决策是正确的,就没有理由因其执行困难、因其可怕,或因其麻烦而退却。
7.我们无法对知识工作者进行严密和细致的督导,我们只能协助他们。
8.下属越是能干,就越愿意承担责任,他们的所见所闻,所看到的客观现实、机会和需要,也就与他们的主管越不相同。
9.不管是谁,如果他在任用一个人时只想避免短处,那他所领导的组织必然是平庸的。
10.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也往往越多。
11.有效的管理者从来不问:“他能跟我合得来吗?”他们问的是:“他贡献了什么?”他们从来不问:“他不能做什么?”他们问的是:“他能把什么做好?”
12.交响乐团缺了一位大提琴手,乐团指挥绝不会选用一位双簧管吹得好的人充数,即使此人吹双簧管的名气极大,指挥也不会这样做。
13.任何一项人事任命都是一个赌注。但是,只要能抓住某人的长处,这至少是一个合理的赌注。
14.管理者的任务不是去改变人。管理者的任务,在于运用每一个人的才干。
15.一个人如果只知道埋头苦干,老是强调自己的职权,那不论其职位有多高,也只能算是别人的“下属”。

16.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一个注意对成果负责的人,即使他位卑职小,也应该算是“高层管理人员”,因为他能对整个机构的经营绩效负责。
17.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对组织成果产生实质性影响,那么,不管他有没有职务,有没有下属,他都是一位管理者。
18.在组织的内部,根本不会有成果出现,一切成果都存在于组织之外。
19.组织是社会的一种器官,只有能为外部环境做出贡献,才能算有所成就。
20.组织必须为每一位成员服务,使每一位成员都能凭其才干达成成就,而不必顾念其所短。
21.一位管理者花费在会议上的时间如果过多,便是组织不健全的表现。
22.会议应该是不得已的例外,不能视为常规。一个人人都随时开会的组织,必是一个谁都不能做事的组织。
23.一般人都是根据自己设定的目标和要求成长起来的,知识工作者更是如此。他们自己认为应有怎样的成就,就会有怎样的成长。
24.人要向上,必须有大志,自视甚高,以天下为己任。
25.如果利益远大于成本及风险,就该行动;行动或不行动,切忌只做一半或折中。
26.同一个危机如果重复出现,往往是疏忽和懒散造成的。
27.人常常会有高估自己地位的重要性的倾向,认为许多事非躬亲不可。
28.一次只做好一件工作,恰恰就是加快工作速度的最佳方法。
29.优先次序的选择需要勇气:重将来而不重过去;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到困难;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容易。
30.若想提高人的生产力,就必须让工作给他们带来社会地位和意义。
如果没时间读德鲁克的元典书籍,就认真领悟一下他的管理金句吧,其中蕴藏者管理的本质和大师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