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像智者一样去劝慰别人,却像傻子一样折磨自己。

劝人易,渡己难
生活中常常会上演这样颇具戏剧性却又满含无奈的一幕:面对他人陷入困境、被烦恼纠缠之时,我们总能化身智者,出口便是句句在理、充满智慧的劝慰之言,仿佛世间的道理尽在掌握,能轻易地为他人拨开云雾,指引他们走向光明。然而,当同样的困扰降临到自己身上时,曾经那些通透的道理仿佛瞬间失去了魔力,我们反倒像个傻子一般,深陷其中,不断地用消极的情绪、执拗的想法去折磨自己,难以自拔。

当朋友因失恋而痛苦流涕,哀叹爱情不再、生活无光时,我们会坐在一旁,耐心且理智地说:“别太难过呀,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次的分开只是为了让你遇见更合适的人呢。况且人生又不是只有爱情这一件事,还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等着你去发现呀。”言辞恳切,头头是道,朋友听了或许真能渐渐释怀,重拾生活的信心。可若哪天自己也经历了感情的破碎,那些劝慰别人的话语却好似卡在喉咙,难以说给自己听。我们可能会整夜整夜地辗转反侧,一遍又一遍地在脑海中回放过往的点点滴滴,任由悲伤、悔恨等情绪肆意蔓延,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把自己困在这痛苦的牢笼里,即便心里明白要向前看,却怎么也迈不出那洒脱的一步。

在职场上,看到同事因工作失误被领导批评而垂头丧气,我们会安慰道:“谁还没个犯错的时候呀,这次就当是个教训,下次做好不就行了嘛,别太往心里去了,领导批评也是希望你能进步呀。”可要是自己在工作中遭遇了挫折,比如精心准备的方案被否,或是错失了晋升的机会,尽管知道要积极面对、总结经验,可还是会陷入自我怀疑的泥沼,不停地责备自己能力不够,甚至会因此茶饭不思,让负面情绪如影随形,仿佛陷入了一个死胡同,怎么也找不到出口,全然没了劝慰他人时的那份豁达与从容。

究其原因,大抵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当我们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别人的事时,能够保持相对客观、冷静的心态,理性地分析利弊,用既有的经验和道理去开导对方。但轮到自己身处漩涡之中,情感便会占据上风,那些道理都被抛到九霄云外,被自己内心的执念、不甘、恐惧等情绪所左右,无法理智地看待问题,也就难以做到用劝慰别人的方式来放过自己了。

其实,我们都该学会把劝慰别人的那份智慧和善意也留给自己,在自己陷入困境时,多提醒自己那些曾说给别人听的金玉良言,试着像对待朋友一样,温柔且坚定地拉自己一把,让自己也能早日走出阴霾,不再做那个折磨自己的“傻子”,成为真正能自我救赎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