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几年间,一则“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在朋友圈火了,这勾起了无数人心中的向往。在现实的疲惫中前行, 人们想要停一停,找到一个出口,重温心目中田园牧歌般的生活理想。
仿佛到了远方,就能远离眼前的苟且。几年过去了,而那位辞职的教师在远方遇到了爱人,做起了老本行心理咨询,开起了民宿,“铺了不知多少张床,刷了不知多少个马桶”,用以补贴家用,兜兜转转,眼前的"苟且“变成了远方的“苟且”,生活终究又回到了为碎银几两而奔波的日子。
“世人慌慌张张,只图碎银几两,偏偏碎银几两,能解万千惆怅。”挣得这碎银几两,是成年人的常态,也是成年人的责任。
也许,作为一个成年人, 我们没有太多的闲暇考虑虚无缥缈的远方,父母已经老去, 而孩子还在嗷嗷待哺。能在家人生病,或者紧急情况时,拿出一大笔钱来,便是成年人最大的体面。而诗和远方并不能帮助我们走出困境。
有人说,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问题都能够用钱解决,剩下的百分之二十的问题也能用钱缓解。《都挺好》中苏明玉的底气来自于积攒下来的家底,而最后能够放弃高薪,陪伴家人的决定也来自于之前的积蓄。财务充裕下,可以支撑时,才有选择的资格。
能有诗与远方的人,要么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要么家底充裕, 不必操这凡俗之心。思特里克兰德在追寻他的月亮之时,是他的太太捡起了满地的六便士。
现如今, 疫情肆虐,经济下行,35岁危机,在动荡中,能护住小家庭前行,便已需要大多数人付出全部的精力与汗水。
诗与远方,本质上,是生活中的奢侈品,而大多数人,误将它看成了必须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