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总归是平淡的,每一天似乎总在重复前一天那稀松平常的时光,也许是骨子里的活泼与不甘,催促着我时不时生发出探索的兴趣。带着好奇与小心翼翼,用贫瘠的知识与阅历去尝试,去了解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正如一位作家说的“就像一位懵懂的天使,不断的掏出他兜里的宝石,去换取巫婆手中的玻璃球。”
浅显的认知与贫乏的知识,让我无法在复杂的信息中保持最本真的自己,权衡利弊之下,我选择用真正美好的事物去换取瞬间的虚荣与繁华,也正在此时,我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书籍,它们或苦涩难读,或浅显易懂,或含蓄蕴藉,或立言精警,种种语句引领着我去思考,去拷问,去追溯,去践行。
在那段迷茫而无所事事的日子里,我总是想自己能否帮得上别人,哪怕只是一件小事,也可以去体现自己的价值。我对自己的认知渐渐转化成了他人的评价,我不愿意认真的剖析自己,也不愿意深入的探索自己。从而陷入了“他人即地狱”的悲哀境界。靠“被需要”来实现自我价值,在他人的影响下,失去了自我约束的能力。正如萨特笔下那地狱般的痛苦,萨特曾在书中以戏剧般的形式探讨了他的存在主义观点,三个主人公在相互追逐又永远追逐不到的境况中,成就了一场不堪其苦的煎熬。谁也不能得到,谁也不能安宁,谁也无法退场。也许是书中哪句话扣动了我的心弦,抑或是哪个人物突破了我的防线。我豁然开朗,进而开启了新一轮的转变,也真正的爱上了阅读。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中,身边的同龄人都在快速的去完成自己的目标,一刻不停的奔赴向前。而我却一直更愿意慢慢的向前走,看上去像是笨拙的被落在了身后,而我却乐在其中。比起王勃挥笔洒墨的雄伟诗句,我更偏爱杜甫那“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臻于完美,也惊叹于“相如含笔而挥毫,扬雄辍翰而惊梦”的坚韧不拔。自认为没有倾泻而出的天赋和超凡的智力,就想像作家汪衍振一样,慢慢的前行,慢慢的积累。保持着对自己的不满,用充满诗意的眼光,慢慢的去靠近属于自己的成功与真理。
如今,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不免感觉枯燥与压抑。对于我而言,为数不多的宣泄口便是去广泛的阅读所谓的“闲书”,书中的为人处事,奇幻经历,世态人情,知世箴言,无一不让我沉溺在理性的思考与感情的享受当中。“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偶尔避开拥挤的道路转向空白处去探寻,也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书中自有黄金屋是对书籍极佳的譬喻,看似死板的文字,实则可以穿过重重险阻到达我们灵魂的深处。经典的文学作品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聪明的写作者。正如一位作家曾说过的,他们看透了这世上微妙的反差与荒诞,他们顺着那些悖论,将可笑处娓娓道来,用平和的语言显示荒诞的现实。细细读来,颇有进益。他们那挥手而为,却不蓄意用力的文字拓宽着我们的真性情,提升着我们的个人境界。
真正的美貌从来不是皮相,而是举手投足中的优良教养,闲暇安谧时的深入思考。书籍中的文字如同茶室中芳香的兰花,不动声色地浸润着我的思想,从来没有奢望过这些令人愉悦的事物可以在未来发挥多么重要的作用,而是享受当下它带给我那一方小小的世界。那个世界不繁华,不张扬,那个世界里有最纯真的自我,它带领我勇敢的去追寻自己的热爱,为我在急燥与苦闷中搭建了一方安全的庇护所,也让我逐渐了解生命与时间的意义。
悄然间,我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破茧,我褪去了当初的迷茫,抛除了那些稚嫩的想法,缓缓的朝着那坚定又遥远的目标,一步步的前行,也许真的有一天,我可以带着他的光环,出现在充满鸟语花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