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深圳力量”助力中国动画崛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21:33:00    

潮新闻客户端 美术报 颜庆雄

今年春节至今,《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点燃了越来越多观众对国漫的激情,不断刷新着世界影史票房纪录。如今,全球总票房已超20亿美元,位居全球票房榜第五位、全球动画电影票房第一位。这不仅是一部中国电影的成功,更是一场关于文化基因重组与工业体系进化的胜利——它用哪吒的混天绫,捆住了观众的期待,搅动了动漫产业的格局。

《哪吒2》的爆火,离不开片尾一份长长的138家动画制作公司名单的集结会师,其中,少不了“深圳力量”的合力托举,鼎力相助——华强方特(深圳)电影有限公司、深圳洛克特视效科技有限公司、瑞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黑屋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等作为联合制作公司,凭借卓越技术和艺术追求,为影片打造震撼视觉效果,成为影片成功的重要力量,最终成就了中国动画的“崛起”。

蔡卫东、马炅 一飞冲天 新闻漫画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桥头堡,动漫产业一直有着良好发展,这得益于深圳动漫产业起步较早,注重打造产业链,市场环境日趋成熟的“天时地利与人和”优势。深圳也是《哪吒》导演饺子最初“发迹”的地方,十五年前,饺子导演的处女作动画喜剧短片《打,打个大西瓜》,就是在深圳获得了首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网络人气奖”和“金鹏奖评委会主席褒奖”两项大奖。

饺子 独立动画 《打,打个大西瓜》

《哪吒》导演饺子2010年在深圳获奖接受深圳卫视采访

加工开始,成为“中国动漫黄埔军校”

1985年,香港人黄志强在深圳创办了第一家动画制作公司——香港翡翠动画设计公司(现更名为深圳翡翠动画设计公司)拉开了深圳动漫产业的序幕。随后又有太平洋、彩菱、朝日等动画公司相继落地,深圳形成了中国最早的体制外动画制作产业。向海外供应来料加工、订单生产的动画“行货”,让深圳动漫产业进入“加工时代”的鼎盛时期。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这十年里,深圳成为中国最大的动画加工、制作、生产基地,曾吸引全国70%动画从业者云集于此。深圳的动漫企业参与过《人猿泰山》、《花木兰》、《狮子王》这样风靡全球的大制作,以年加工出口产值过亿的业绩,获得“世界动漫加工基地”称号,在生产中培养了不少动漫画人才,被誉为“中国动漫黄埔军校”。当时,深圳动漫产业引领全国,实现了从“动漫艺术”向“动漫产业”的激情跨越,并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逐渐开始向“原创”转型。

《狮子王》

《花木兰》

转身原创,开创“国家动漫基地”

2003年3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动画系(现为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动画学院)正式成立,开始培养本土动画制作人才。也是在这一年,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文化立市”战略,建设“两城一都一基地”,即建设“钢琴之城、图书馆之城、设计之都、动漫基地”,动漫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相继出台的《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2020)》中指出,深圳市将动漫游戏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包括动漫画、游戏软件等。

国家广电总局在2004年4月20日出台《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为动漫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蛋糕”。原先为美国、日本代工的深圳动漫企业全部把发展方向投放到了国内原创。2005年,深圳市专门出台了《关于扶持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动漫游戏产业迎来了更为有利的发展时期。2006年深圳“国家动漫基地”建成,深圳动漫开始集群式发展,深圳怡景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南山数字文化产业基地和深圳动漫园等迅速挂牌成立。深圳大部分中小企业聚集于此,依托园区优势,集聚效应已越发凸显。以深圳怡景动漫基地为例,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发展,该基地基本涵盖了动漫网游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完整的产业链,使得基地内企业优势互补,集聚效应得到充分体现。

深圳怡景“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外景

随着这一系列动漫原创扶持政策的出台,深圳动漫企业纷纷进行动漫原创,根据新一代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加自信和认同,国潮文化也随着兴起,他们在视觉上会更加追求美、酷、潮。这也让很多本土原创公司在创作IP的时候,融入更多国潮和潮酷的元素表现得非常抢眼,涌现了一大批知名动漫IP,包括《狐妖小红娘》《熊出没》《同道大叔》《聪明的顺溜》《玩偶奇兵》等经典IP。《风云决》《潜艇总动员》《憨八龟的故事》《福娃》等一批代表国内最高创作水准的深圳影视动漫作品也纷纷问世。

《狐妖小红娘》

《风云决》

《潜艇总动员:海底两万里》

坚守多年,“深圳动漫”逐步走向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6年8月公映的中国首部国产全三维动画电影《魔比斯环》,是环球数码媒体科技研究(深圳)有限公司制作。这部历时5年、耗资1.3亿、汇集400余名动漫精英精心打造的巨制无疑是中国动画的一个里程碑。《魔比斯环》原创性也让深圳动画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魔比斯环》

二十多年的发展,深圳自身浓厚的创新氛围和人才聚集,极大地推动了深圳动漫产业的飞速发展,深圳围绕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培育了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动漫游戏企业和品牌,如腾讯动漫、华强方特、环球数码等,地区产业集聚效应在不断增强。这些企业领衔发力,在积极原创的基础上,将作品推广至国外,加快了深圳动漫走出去的步伐。像华强方特,已经成为探索国内IP主题乐园建设的领跑者。

在世界主题乐园权威研究机构国际主题娱乐协会(TEA)与美国AECOM集团联合发布的《2023年度主题乐园和博物馆指数》中,华强方特旗下“方特主题乐园”以8569万人次的游客接待量,从全球排名第五跃升至全球第二位,未来方特的乐园数量预计将继续增加。在动画电影的奇幻天地里,华强方特出品的《熊出没》大电影开启了现实主义与浪漫科幻的动画先河,用科幻观照现实,走出了独属自己的道路,至今已经出品11部,成为多年来占据春节动画票房的“常胜将军”。今年春节档的《熊出没·重启未来》,上映十天总票房超5亿。

《熊出没·重启未来》

助力特效,为《哪吒2》“增光添彩”

像《哪吒2》从开场哪吒施展裂空爪掀起风云变色的震撼开篇,到后续山崩地裂般的激烈战斗场景,为观众精心编织了一幅场面宏大、绚丽多彩的视觉画卷。剧中申正道和灵珠哪吒打斗场次深山密林的瀑布特效,正出自华强方特之手。为了满足镜头精度要求,瀑布视效镜头全景式展现水流形态复杂多变,需要运用高级的物理模拟技术来捕捉和再现其流动效果。为此,方特电影视效团队抽调出正在制作方特特种电影项目的6位资深特效艺术家,奋战3个月完成了这一幕的制作。还开发了瀑布制作流程自动化程序,以适应山体造型,无人值守解算水流,多机分布式解算缓存,将50台高性能工作站整合成解算集群对解算数据进行批量处理。

深圳洛克特视效科技有限公司连续参与了两部《哪吒》系列电影的制作。在近三年的时间里,该公司团队承担了《哪吒2》影片里最难的特效设计工作,完成了多个高难度特效镜头从0到1的“打样”。《哪吒2》在保持前作水准和质量的基础上,较上一部进行了体量和质量的全面升级,在角色建模、场景渲染等方面都采用了更先进技术。整个特效生成速度是之前的6到7倍,比如裂空爪的效果,以及岩浆的分层、岩浆的色彩、流体力学的变化等,实现了非常多的升级和突破。《哪吒2》影片整个故事更为宏大,涵盖仙界、人间、妖界的角色数量进一步扩大,特效镜头超过1900个,仅特效镜头量就超过了《哪吒1》的全片镜头数量(1800+),例如,要做8层以上不同材质、不同速度的岩浆流体,这样复杂的镜头要反复磨六七十遍才能通过。

《哪吒2》在视觉效果上精益求精,制作过程中,数以亿计的特效粒子、复杂的光影渲染以及细腻的角色表情,对算力与渲染效率提出了极高要求。影片中那些波澜壮阔的海战场景、哪吒灵动的法术特效及角色细腻的形象,背后都有深圳市瑞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渲染的技术支持。瑞云科技作为《哪吒2》指定的唯一云渲染平台,凭借自主研发的云计算架构和智能调度系统,为影片中数以亿计的特效粒子、复杂的光影以及细腻的角色表情“注入灵魂”。除《哪吒2》之外,《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唐探1900》《熊出没·重启未来》等大片都使用了瑞云渲染的技术与服务。

片尾彩蛋、番外篇和影片中真假敖氏兄弟打斗的部分则是深圳市黑屋文化制作的,还参与了电影的角色及场景资产、绑定、动画、解算、特效及灯光合成等全流程制作。

中山梅沙实验学校“梅实大讲堂”系列讲座活动邀请《哪吒2》特效主创团队之一——深圳洛克特视效科技有限公司的代表,介绍中国动画特效制作的幕后故事。

深圳洛克特视效科技有限公司的代表,介绍中国动画特效制作的幕后故事

近年来,动漫产业中的“深圳力量”助力中国优秀文化产品频频引发热潮,如去年的《黑神话:悟空》和今年的《哪吒2》,都是通过成熟的工业化产品、国际化的表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趣、灵动地展现在全球观众的面前。这些产业化程度高,具有娱乐属性的文化产品在全球发行,可以有效带动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也有助于国内电影、游戏等相关产业发展升级,以及周边产业发展。目前,深圳动漫产业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从动漫原创到衍生产品的延伸,初步形成“一条龙”产业链。随着高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深圳动漫产业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作者系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理事、广东省新闻漫画学会副会长、美术理论评论家)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