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关注世界睡眠日 教你解锁优质睡眠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5 23:36:18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失眠让越来越多人苦恼。长期睡眠不足,可不只是让人白天没精神、注意力不集中这么简单,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等躯体疾病和抑郁症的患病风险。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是“睡眠健康,优先之选”。当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组织多学科义诊,解决不同原因的失眠问题。失眠从何而来?如何能睡个好觉?今天我们就听听盛京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副主任肖莉的建议。

失眠从何而来

肖莉介绍,失眠的原因错综复杂,是生理、心理、环境及生活行为等多方面因素相互“捣乱”的结果。

生理因素在“作祟”

像熬夜这种坏习惯,会把人体生物钟搅得一团糟,影响褪黑素的正常分泌。一些更年期女性,身体里激素水平不稳定,也容易失眠。另外,一些疾病,比如慢性疼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同样会让睡眠“离家出走”。

心理压力成“元凶”

焦虑、抑郁、压力这些负面情绪,会让大脑皮层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就像一台停不下来的机器,想睡个好觉自然难上加难。

环境干扰“搞破坏”

睡前刷手机、玩平板,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生成。卧室温度太高,让人浑身燥热,或者周围噪音不断,这些环境因素都可能把美梦“吓跑”。

不良生活习惯“添乱”

作息时间不规律,咖啡因摄入过多,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会破坏原本正常的睡眠节律,导致失眠。

应对失眠有妙招

肖莉教授介绍,失眠并非“无解难题”。对于急性失眠的市民,可短期使用褪黑素(0.5mg-3mg)等药物。但非药物干预是改善睡眠的首选方法,这些干预怎么做呢?肖莉就为失眠人群介绍了一些非药物干预的方法。

重建睡眠卫生

每天固定起床时间,让身体形成生物钟记忆。睡前90分钟,把灯光调暗,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氛围。卧室温度最好控制在18℃-24℃。

认知行为疗法

很多人觉得必须睡够8小时,其实这是个误区。认知行为疗法可以通过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正念呼吸等方法,代替强迫自己入睡的行为。同时,适当限制睡眠时间,让身体产生更强的睡眠驱动力。比如,一看见床就睡不着,就试试不困就别上床,上床20分钟还睡不着,就起来做点别的,等困了再回床上。

光照疗法

早上起来,接受30分钟10000勒克斯的强光照射,类似晒太阳的效果,能有效调节我们的昼夜节律,让睡眠更规律。

肖莉提醒,如果自己调节睡眠效果不好,一定及时就诊,别让失眠影响健康和生活。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尚志文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张红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