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国际护胃日:专家支招如何科学应对消化不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07:40:00    

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根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功能性胃肠病协作组近期在《中华消化杂志》上发布的《消化酶类药物临床与家庭用药指导专家共识》,我国以消化不良为主诉的患者占普通内科门诊的11.1%,占消化专科门诊的52.9%。在4月9日国际护胃日来临之际,多位来自消化科和内分泌科的专家,就消化酶的重要性、消化不良与消化酶的关系、糖尿病患者的消化问题以及如何科学用药应对消化不良等话题进行了科普,旨在提升全民消化健康认知,做好“护胃”第一责任人。

良好的消化功能是全身健康的重要基础,消化不良会带来各种健康连锁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胜良教授介绍,胃在整个消化系统中起着“火车头”的作用,消化不良带来的连锁反应往往超出消化系统本身。

“消化不良不仅伤胃,还会打破肠道菌群平衡,让有害菌大量繁殖,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引发全身性的慢性炎症。这些炎症因子随血液流向全身,对大脑、肌肉、关节、甲状腺等血供丰富的部位影响尤其明显,可能导致情绪波动、认知下降、关节疼痛、内分泌紊乱等问题。”陈胜良说。

消化不良的病因众多,其中消化酶分泌不足或缺乏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消化酶是人体自身分泌的一类蛋白质,其主要作用是分解食物中的大分子营养物质,使其变成易于吸收的小分子。若日常生活中出现早饱、餐后饱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或排便异常(如腹泻、脂肪泻)等症状,很可能是消化酶分泌不足的警示信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主任邹多武教授强调,消化酶在消化过程中至关重要。消化酶就像食物分解的“催化剂”,当其分泌不足或活性降低时会导致食物滞留肠道,破坏菌群平衡,甚至诱发全身炎症反应。

快节奏生活导致饮食不规律,会影响消化酶分泌;高脂、高糖、高蛋白饮食会增加消化负担;进食过快、咀嚼不充分,也会降低消化效率。医生提醒,应对消化不良问题,调整生活方式尤为重要。细嚼慢咽有助于减轻胃负担,尤其对胃排空障碍患者更为重要。餐后适当站立或散步,也有助于消化,避免饭后久坐或躺卧。此外,家庭药箱中应常备复方消化酶制剂,以备不时之需。

此外,消化酶分泌不足还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生活方式、精神心理异常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免疫性疾病、胰腺肿瘤及胰腺切除术后等。老年人、糖尿病等慢病患者、胰腺及肠胃功能比较弱者,是消化酶分泌不足的高发人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邹大进教授介绍,约3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消化不良症状。保护好消化功能是糖尿病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关乎血糖控制、营养代谢等多个环节。在生活方式方面,要牢记避免“胡吃、海喝、不动、肥胖、熬夜、压力”;在治疗策略上,可以适当补充消化酶,实现更好的整体治疗效果。

题图 | 羊城晚报·羊城派资料图

编辑:朱嘉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