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李颖超
在全球经济格局不断演变的当下,中国市场正吸引着国际投资者的目光。近期,包括汇丰、渣打、花旗等在内的多家国际大行纷纷发布相关报告,表示看好中国市场。
汇丰新兴市场研究全球主管Murat Ulgen在最新报告中表示,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增长前景持乐观态度,“这不仅反映出市场对中国提振经济活动的信心,也体现了科技板块投资吸引力的提升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市场对更多经济刺激政策的期待”。
根据该集团最新调查结果,约半数(45%)的受访机构投资者认为,中国市场的强劲表现对于新兴市场前景是最大的利好因素,较去年12月上一轮调查中29%的占比出现大幅提升。同时,超过三分之一(34%)的受访机构投资者认为,中国股票市场的前景更为乐观,高于其他新兴市场,且该比例相较于上次调查上升了15个百分点。基于这一看法,中国股票市场被受访者列为近期在新兴市场中的投资者首选。
渣打财富方案首席投资办公室日前发布2025年4月全球市场展望报告时称,在亚洲地区,渣打将中国股票上调至超配,“我们看好科技相关发展和中国的刺激措施,它们的影响可能超过贸易不确定性和结构性忧虑”。
近段时间以来,持有相似观点的并不止上述一家国际大行。汇丰环球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中国首席投资总监匡正在分享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投资展望时表示,在亚洲,汇丰看好中国股票,并调高了对亚洲市场股票的配置力度。稍早前,花旗集团于3月11日将美股评级从增持下调至中性,同时将中国股票评级上调至增持。
上周,全球资管巨头贝莱德出手增持阿里巴巴,持股比例从4.9%升至5.08%。4月份以来,包括花旗、瑞银、摩根士丹利、野村、麦格理等在内的国际投行纷纷表示,维持阿里巴巴的“买入”评级。麦格理最新研报表示,阿里巴巴股价已经出现超卖,重申“买入”评级并上调该股目标价至176.3港元/股。
值得关注的是,近一段时间以来,欧洲大型金融集团也在用实际行动加码中国市场。3月中旬,法巴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法巴证券”)在沪举行开业仪式,其新设开业正体现了外资机构看好中国经济、投资中国市场的长期战略。
今年3月,汇丰集团行政总裁艾桥智(Georges Elhedery)在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期间表示,中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经济转型创造了大量新的发展机遇。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生物科技等领域的新动能表现亮眼,不仅为经济发展增值,也为出口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我们相信中国在2025年及未来五年将继续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渣打银行集团首席执行官温拓思也表示,从人民币全球化使用的加速、供应链的转移,再到财富创造、资产配置,以及中国企业的扩张,中国正在进行一系列结构性转型。这些转型至关重要,并将有助于实现由量子计算、先进芯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驱动的更加创新和高效的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