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山沟深处来了个“自家人” 帮孤寡老人解难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01:33:00    
村民给王强送来锦旗。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西海新闻记者 郭红霞

4月16日,走进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东至沟村,郁郁葱葱的松树林充满生机。进入春天,青海各地气温逐渐升高,东至沟村的村民也忙活起来。他们有的忙着清扫巷道垃圾,有的忙着在家门口种花,还有的忙着收拾乡村旅游接待点的木屋,迎接旅游季的到来。

忙碌的人群中,有一个很多人熟悉的身影。他身穿红马甲,脚踏黑色布鞋,和村民一起清扫着巷道。他就是东至沟村的“新村民”,也是带领东至沟走上幸福康庄大道的领路人。他叫王强,是东至沟驻村第一书记。

今年48岁的王强是西部矿业集团湘和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2018年2月,王强投身驻村工作,成为了一名驻村工作队员。2021年,他再次接受组织安排,成为了东至沟村的驻村第一书记。

驻村7年来,王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一次,他走进鲁春梅老人家中时,发现独自生活的老人步履蹒跚,吃水用水都需要到大门口接。看到此情此景,王强于心不忍,主动提出要帮老人解决用水难题。

说干就干,王强自掏腰包买了材料,花钱雇人解决了鲁春梅的难题。“水不仅接到了房间,书记还贴心地帮我安了一个马桶,现在用水方便了,上厕所也不用去外面了。”鲁春梅一心记着王强的好,特意准备了一面锦旗送给这位暖心的第一书记。

“无私奉献办好事 为民解忧暖人心”,锦旗上的字,表达着鲁春梅发自内心的感谢。

村庄处处现美景

多年来,王强经常出入全村114户村民家中,收集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诉求,能解决的问题,他从来不推脱,不拒绝。谁家有难处,他就往谁家跑。帮村民找工作、帮乡村旅游接待点招商引资……王强把自己当成了东至沟村的人,也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家的事。

去年,针对村民反映的就业难、农产品销售不畅等问题,王强多方协调解决,帮助群众落实工作岗位。这一次,他又收获了几面锦旗。

“我做这些事,不是为了荣誉,而是想真真切切为群众办点事,既然在这个岗位上,就要尽到第一书记的责任。”王强说。

宣讲惠民惠农政策时,为提升政策知晓率,王强组织座谈会,用乡音土话传递党的好政策。在党建阵地建设上,他规范组织生活,培养10名青年党员骨干,推行“阳光村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东至沟村拥有天然森林,这让村庄成为很多自驾旅游爱好者的旅游目的地。为改善村庄环境,吸引更多游客到村庄游玩,王强带领村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去年,村里集中清理垃圾123吨,完成道路绿化2000平方米,推动“亮化工程”,新增50盏路灯。

在王强的带领下,昔日脏乱差的村庄蜕变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如今的东至沟村,房屋错落有致、巷道干净整洁,处处展现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态之美。

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达216万元

“我们村的集体经济有不少,光伏项目、康养中心、四合院、当归加工基地……”王强如数家珍,脸上满是骄傲和自豪。

近年来,依托天然的生态资源,东至沟村以窎沟片区旅游联盟中心党委统揽,抢抓生态文明建设机遇,确立了“避暑仙境·徒步胜地”旅游品牌。东至沟村民实现从单一农业生产、务工,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发展的多种收益的转变。

从驻村工作队员到第一书记,王强以实干担当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赞歌,成为东至沟村最温暖的“自家人”。

产业兴则乡村兴,王强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争取派出单位支持。2018年以来,相继落地西矿农家院、油用牡丹观光基地、朔北生态植物油加工厂等特色项目。先后带动12名村民就业,人均增收6000元。

去年,村里的博爱家园、康养中心等项目建成,为村集体增收23.7万元。王强说,截至2024年底,东至沟村人均收入达1.9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达216万元,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康庄大道。

《西海都市报》(2025年04月22日 第A5版:西宁·民生)

来源:西海都市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