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24)发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8:03:00    

4月11日,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指导,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发布《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24)》(《报告》),对2024年广州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和进展进行监测与评价。

《报告》对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将原有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五个维度,修订成聚焦“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产业创新、服务成果转化、服务创新生态”四个维度。

锚定科技创新强市建设目标,以“四个服务”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报告》以2020—2023年数据为基础,市级创新指数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构成,区级创新指数指标体系由10个核心指标构成,监测和评价广州市及各区创新发展水平。2023年广州创新指数得分为125.64分,与作为基数年的2020年相比,2023年广州市国家战略、产业创新、成果转化、创新生态4个一级指标得分均有明显提升。

广州创新指数及一级指标得分情况

广州科技创新发展全面提速,科技创新强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服务国家战略,积极融入国家创新布局

广州国家战略二级指标得分

国家战略反映地方或单位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通过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升自身创新能力,为国家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贡献力量。2023年该指标得分为118.99分,年均增长6.33分。2023年,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3.44%;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数量达到136个,2020—2023年年均增长16.1%;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支出达到135.2亿元,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的比重为12.96%;每万名研究人员高被引论文数为50.03篇/万人;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3027家,同比增长7.3%,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123家。

服务产业创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广州产业创新二级指标得分

产业创新反映产业在技术、产品、模式等方面的改进和突破。2023年该指标得分为123.34分,年均增长7.78分。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营业收入之比为1.83%,较上年增长0.2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得分为106.46分;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0.5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为30.75%;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免额达到1027.91亿元,同比增长3.37%。

服务成果转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广州成果转化二级指标得分

成果转化反映科研成果实现其经济和社会价值的过程。2023年该指标得分为130.01分,年均增长10.00分。2023年,广州市拥有国家级孵化器63家,省级孵化器34家,创新创业大赛获奖企业共有1504家,接近2021年的3倍;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550.82亿元,相比2020年年均增长4.2%;每万常住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80.73件/万人,同比增长28.45%;省级科学技术奖占全省比重65%;但高新营业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48.18%,较2022年下降3.99个百分点。

服务创新生态,营造激励保障创新的良好生态

广州创新生态二级指标得分

创新生态反映区域创新活动所依赖的生态系统情况。2023年该指标得分为130.22分,年均增长10.07分。2023年,高被引科学家人数达到了62人,相比2020年年均增长率为12.97%;年末累计境内外上市企业231家,较2022年增加4家;每万常住人口在校研究生数为91.84人,同比增长6.46%;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25.44万人,同比增长2.58%;每万从业人员R&D活动人员数为204.69人年/万人,同比增长25.15%。

(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李文芳|李桥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