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安徽东至吉阳村:“菌”香四溢致富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6:54:00    

“订单款50多万元,昨天就打到账户了。这些主要发往上海、浙江和四川等地,畅销着呢,谁出价高就卖给谁!”3月31日,在池州市东至县胜利镇吉阳村安徽利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冷链仓储外,菌香扑鼻,村党支部书记汪国进正和村民们将打包好的羊肚菌搬到货拉拉车上。作为“皖美农品”产品品牌的“利阳吉美”牌羊肚菌,将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

等待装运的羊肚菌鲜菇。

近年来,吉阳村“两委”以“领头雁”的担当、“拓荒牛”的韧劲,锚定羊肚菌产业,推动村集体经济从2021年的25万元跃至2024年的38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党建引领破困局:从“空心村”到“黄金产业”

“吉阳村干部年轻有为,团结又有智慧。跟着他们干,日子有奔头!”村民们赞誉道。

吉阳村濒临长江,地域面积小,依赖资源发包的单一模式让村子发展举步维艰。面对土地资源匮乏、青壮年外流的“空心化”困局,汪国进深知“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任职之初,汪国进通过公开竞岗、优化分工、强化考核,将平均年龄37岁的村“两委”拧成一股绳,年轻干部既各司其职又协作补位,形成“分内事主动担、分外事抢着干”的团队协作氛围。

为突破产业瓶颈,村“两委”辗转四川、云南等地考察,最终锚定羊肚菌产业。羊肚菌周期短、效益高,鲜菇每公斤市场价超百元,但每亩1.2万元的菌种、大棚投入让村民望而却步。村“两委”搬来板凳开“板凳会”,掰着指头算账:“只要掌握好技术,亩产600斤没问题,按保底价每斤40元收购,亩产值2.4万元,纯利1.2万元……”

2022年,吉阳村集体试种40亩,创收65万元。村级账户数字的跳跃式增长,彻底打消了村民的疑虑。这支以党建为纽带的“先锋队”,硬是将一个“资源穷村”推上了“菌中黄金”的产业快车道。

汪国进(图右一)在菌棚指导农户管理。

全链赋能强根基:科技+金融破解“种植密码”

“一产夯基础,二产延链条,三产增效益!”羊肚菌被誉为“菌中黄金”,但其生长对温湿度极度敏感,技术门槛高、风险大。该村以工业化思维破题,提出“全链布局、闭环运营”的战略。

2022年,村集体成立全资企业安徽利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降低种植风险,在胜利镇政府支持下,2023年吉阳村建成面积达1.3万平方米的羊肚菌产业基地;与川皖两省农科院建立科研合作,引入专家团队驻点指导培训;同时以“金融担保+信贷+农业保险”的金融模式,打造专项信贷产品,创新开设“产量保险”新险种;注册“利阳吉美”品牌;线下线上打通销售渠道……构建“育种—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

“有了技术、资金支持,还有风险兜底,村集体和种植户信心大增。2023年以来,村集体和农户分别扩种至90亩、100多亩,均实现亩纯收入超万元的效益。”汪国进笑着说。

以新质生产力绘就“农”墨重彩。2023年以来,公司引进羊肚菌新品原种,菌种订单从2000余亩增加到2024年的4000亩。值得一提的是,经测产,吉阳村示范种植的新品种“金地A6”亩产量超1500斤,亩产值达6万元。

村民采摘羊肚菌。

共享共富新图景:农户捧起“金饭碗”

“集体富不算富,乡亲富才是真富!”吉阳村始终将群众利益置于首位。

“风险企业担,利润大家分!”该村首创“三包两赊”联农机制:农户赊购菌种和营养包,企业包技术培训、包保底收购、包销售渠道,鲜菇采收后按市场价结算,再扣除成本。

庞家组村民庞根喜是首批“吃螃蟹”的人:“去年种4亩,亩产600多斤,净赚4万多元!今年我打算种10亩!”像他这样的种植户,吉阳村已有10户,户均年增收超10万元。

产业链的延伸,也激活了“银发就业”。“以前在外打零工,挣得少还顾不上家,现在在村里就能挣钱!”65岁的查正新在公司参与制种、种植、采收及烘干等工作,日薪150元,年收入3万余元。

目前,吉阳村羊肚菌产业吸纳100多名村民就业,涵盖种植、加工、物流等环节,年发放工资120万元左右。村集体有了资金,村“两委”一面加大产业投入,一面发展民生、公益事业:投入260万元扩建羊肚菌育种基地、兴修水利、维护道路、慰问老弱病残……实现集体经济壮大与民生福祉提升“双赢”。2023年,吉阳村荣获池州市第七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大赛一等奖。

“我们将通过精深加工开发羊肚菌酱、调味料和即食汤包等,附加值能翻好几倍!还计划打造观光采摘园,让游客体验‘采菌子、吃菌宴’。”在汪国进勾勒的蓝图中,吉阳村正以“小菌菇”书写乡村振兴的“大文章”。(丁满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