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委员笔记 | 张凯丽:以生命为舞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23:36:00    

image.png

在文艺创作的星河中,我仿若一颗执着的星辰,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在舞台与荧幕间穿梭了40余载。从传统的舞台表演,到荧幕上的光影流转,再到如今数字时代的风起云涌,文艺创作的版图不断被改写。新媒体如同一股澎湃的浪潮,以其独有的迅捷、多元和互动性,重塑了艺术传播的航线,也让角色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从遥不可及变得触手可及。

回首往昔,从《渴望》里那个温柔善良的刘慧芳,到《裸婚时代》《咱们结婚吧》,再到《人民的名义》《人世间》以及《鳄鱼》,每一个角色的诞生,都宛如一场奇妙的冒险。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演员”这一神圣身份的认知,如同在岁月的打磨下愈发深邃的宝石,每一次饰演新角色,都像是在探寻一片全新的领域,挖掘着人性的复杂与美好。这些角色之所以能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不仅源于对生活的真诚捕捉,新媒体的推波助澜,更是为它们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其光芒愈发耀眼。今天,我想在此与大家畅聊新媒体时代下,文艺创作与角色塑造的变与不变。

“怎样才能让角色深入人心,成为观众心底永恒的记忆?”这一问题,如同一座灯塔,始终引领着我的创作之路,也常常萦绕在耳边。而我的答案,始终纯粹如初——扎根生活,用一颗炽热且真诚的心去表达。

还记得在塑造刘慧芳这一经典形象时,我仿佛化身为一位生活的观察者,一头扎进胡同深处。清晨,我听着邻里间亲切的问候,看着大爷大妈们在菜市场讨价还价;傍晚,我见证着一家人围坐饭桌的温馨场景。在这充满烟火气的世界里,我努力寻找着善良的种子,感受着爱的真谛。这些看似平凡的生活片段,成为了我塑造角色的宝贵财富。而在拍摄《人世间》时,我怀揣着对角色的敬畏之心,8次奔赴长春。我漫步在当年的故地,抚摸着岁月留下的痕迹,听着当地居民讲述过去的故事,同时也深入挖掘身为政工干部的母亲的点滴记忆。这些细致入微的努力,最终通过荧屏传递到观众心中,引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如今,新媒体平台的出现,更是为这种情感传递搭建了一座立体的桥梁。在《人民的名义》中,吴惠芬隐忍的片段被观众精心剪辑成短视频,在抖音、B站等热门平台上迅速传播。一句“婚姻从不以女人的宽容取胜”,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登上热搜,引发了全网对婚姻本质的深刻讨论。这种传播方式,不仅让角色鲜活地“活”在观众的记忆中,更是将作品的社会意义无限放大,让更多人开始思考社会与人性的诸多问题。

新媒体环境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文艺作品的传播路径。一部剧的热播,往往伴随着短视频平台的二次传播热潮。观众们如同充满创意的艺术家,他们截取经典台词、高光片段,甚至通过“表情包”等新颖的形式,赋予角色全新的解读。这种传播方式既快速又极具影响力,常常能够“出圈”,引发全民讨论。就像《鳄鱼》中巧玲崩溃的瞬间,被网友配上极具感染力的音乐,瞬间成为表达职场压力的热门素材,在网络上广泛流传。

然而,机遇与挑战总是如影随形。短视频的碎片化传播,虽然能够迅速吸引观众的眼球,但也可能让角色脱离剧情语境,甚至被断章取义。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文艺工作者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新媒体互动,如同领航员一般,引导观众深入理解角色内核,领略作品的真正魅力。

我想把一些心里话分享给年轻的演员们。新媒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我们可以通过短视频分享创作背后的故事,用直播传递艺术理念,让角色与观众实现“零距离”共鸣。一条短视频或许能让你一夜成名,但在充满各种诱惑的环境,唯有保持沉淀,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我见过许多演员,在流量的漩涡中迷失了自我,忘记了最初的梦想;但我也看到更多的同行,因为坚守初心,默默耕耘,最终厚积薄发,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请记住,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在角色塑造中付出多少真诚,角色就会回馈给你多少共鸣。

文艺创作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征途,在新媒体的浪潮中,我们应以生活为肥沃的土壤,以技术为有力的翅膀。用角色诉说人间百态,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融入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台词;用作品镌刻时代精神,让每一部作品都成为时代的印记。愿我们既能勇敢地拥抱变化,积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亦能守住初心,不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让我们携手共进,以真诚为笔,绘就新时代文艺的绚丽篇章!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文艺创作的明天将更加灿烂辉煌,那些鲜活的角色将永远闪耀在观众的心中,成为时代的记忆与精神的寄托。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


作者:张凯丽

文字编辑:杨雪

新媒体编辑石伟强

审核:李木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