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惠阳秋长湖秋忽桥将重建,桥面拓宽一倍多可有效缓堵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0:47:00    

  惠州日报讯 (记者李芳娟 通讯员刘晓辉)日前,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位于惠阳区秋长街道官山村核心地带的湖秋忽桥开始拆除。这座承载着当地居民出行与旅游发展重任的桥梁,即将迎来蜕变。

  据悉,湖秋忽桥周边自然与人文景观丰富,是连接周边多个旅游景点的重要节点,如秋长谷里文化旅游区、叶挺将军纪念园区,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原桥总长13米,桥面总宽5米,规模较小。因桥体狭窄,每逢出行高峰期,拥堵现象极为严重,极大地制约了游客的出行效率。同时,老旧的桥梁结构也出现安全隐患。在此背景下,完善路况环境成为提升旅游服务品质的关键一环,对于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区域资源互通意义深远。

  依据2024年桥梁定期检测报告,该桥因老化等问题被评定为四类危桥,惠阳区公路事务中心决定对其实施拆除重建。据介绍,建设工期约180天,在此期间,村民、游客需就近绕行,封闭施工对周边出行影响不大。

  湖秋忽村民小组小组长叶景宏介绍,这座建于1979年,集全村之力而建。当时叶景宏年龄还小,对建桥的记忆模糊。但近些年,叶景宏走访村里多位长者逐渐了解了湖秋忽桥的历史。“当年条件艰苦,能建成这么一座桥,可敬可颂。”他说。

湖秋忽新桥效果图。惠州日报记者许文昌 摄

  “接下来我们会逐步开展河道疏通、桥墩桩基施工、建新桥、安装石雕护栏等工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快完成重建任务。”施工方负责人崔炼介绍,为了让新建的桥梁与自然风貌相呼应,计划新建跨径1~20米的拱桥,桥梁全长30.5米、桥梁宽度11.25米。

  记者注意到,湖秋忽桥旁是周田水碧道,百余米外是百年围屋拱秀楼。周田水碧道项目是惠阳区“三乡”示范带之一的将军故乡文化体验示范带重要节点工程,全长7.71公里,涉及秋长北部的官山村、周田村、茶园村3个村。该项目通过链接和整合片区内红色文化资源、华侨文化资源、客家文化资源、生态资源和农业资源等,以碧道为线,将沿岸景观节点、人文与自然资源贯通,通过整治河道,增加河道景观休闲亭、生态步行道等相关配套服务设施,打造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秋长特色的水陆游憩系统。“我们相信,湖秋忽桥的重建对秋长农文旅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将吸引更多人到我们这里游玩。”叶景宏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