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2025年长三角知识产权一体化主题活动在安徽省滁州市举行。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一市三省知识产权部门共同发布2024年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及长三角知识产权典型案例。

过去一年,长三角地区在共同优化知识产权营商环境、提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建设信用体系等方面取得较积极进展。一市三省知识产权部门签署《长三角地区暨中部六省专利产业化跨区域合作框架协议》《长三角知识产权交易一体化合作备忘录》《长三角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合作备忘录》;长三角地区海关加强协同,形成《长三角海关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工作重点任务(2024-2026年)》;上海青浦、杭州、苏州、芜湖签署国家级商业秘密保护试点共建协议;江苏牵头组织长三角跨区域专利转对接活动,承办长三角大学生知识产权知识竞赛;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广东六省市高院签署“版权智审”共享协议,向全国辐射数字化改革红利。
一市三省知识产权部门交流合作结出累累硕果。2024年,长三角专利授权量达115.05万件,占全国专利授权量的32.29%,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9.78万件,占全国发明专利授权量的31.74%;截至2024年年底,长三角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64.53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5.87件,高出全国水平11.87件。
在活动中,三省一市知识产权局共同签订《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备忘录》,将围绕建立快速预审服务联动机制、联合开展快速维权服务、开展专项信息分析研究、建立资源互通共享机制、开展宣传培训和业务研讨五个方面,开展协同合作,形成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生态圈”,共同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更好地推动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江苏经济报记者 沈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