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拓宽路口非机动车道”“增设临时落客岛”“不要让人把汽车停在人行道上”“调整红绿灯变灯时间”……近日,东城区灯市口大街及周边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民意征集暨“一米声音——儿童责任规划师提案征集”评选活动在灯市口小学举办,来自大街沿线4所中小学的7组17名同学以演讲形式展示了对大街公共空间改造的提案设计,为东城区打造儿童友好公共空间提供了全新视角。


灯市口大街及周边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是东城区2025年的重点环境建设项目。这里不仅是生活和商业服务街区,还承担着重要的交通功能。大街北侧集中了5所学校和幼儿园,师生人数超过6000人,早晚高峰期间仅通学人流瞬时就可达1万余人,人车交织、行进缓慢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周边居民。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东城区选择俯身倾听孩子们的“一米声音”。

儿童视角独特,站在一米左右的高度看城市,能够发现成人容易忽视的细节。东城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与以往的环境整治提升不同,未来灯市口大街的改造将更加注重儿童和青少年的需求,动员沿线学校、单位共同参与,实现街区更新的共建共享。此次“一米声音”活动正是东城区启动全市首个儿童责任规划师全程参与的环境建设系列活动的重要标志。活动自2月正式启动以来,共收集到150余条建议,孩子们在家长和老师指导下,完成了从调研到提案的全流程设计。


活动现场,孩子们的建议既务实又充满创意。最终,《平安上学路》《灯市口通学路》以及《通学路上的困扰——灯市口大街上下学出行建议》3条提案荣获“最佳提案奖”。这些获奖作品不仅体现了孩子们对城市规划的热情与思考,更为灯市口大街的改造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


“孩子们的提案让我们看到了城市规划中常被忽视的儿童需求。”东城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灯市口大街改造将全程吸纳儿童责任规划师的建议,从道路布局、交通信号到公共空间美化,全方位回应“一米视角”的诉求。下一步,东城区将针对这些“一米痛点”制定具体方案,并继续邀请儿童责任规划师参与后续评审、施工监督等环节,探索儿童参与城市治理的长效机制。
文字:马昕竹
图片:王贵彬 1039调查团
来源:北京号
作者:北京东城官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