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刚刚入选!长江流域首次发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1:01:00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田佩雯

4月24日,由国家文物局主管、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湖北武汉盘龙城遗址成功入选。同时入选的还有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等。

盘龙城遗址是长江流域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遗迹最丰富的夏代和商代早期遗址,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陆续发现城垣、宫殿基址、贵族墓葬及大量青铜器、陶器、玉器等,揭开了探索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序幕。

(视频制作 喻煜 )

大型石构遗迹震惊考古界

2013年至今,由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组成联合考古队,围绕“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开展持续性考古工作。项目负责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孙卓介绍,十年逐一城,相关考古发现颇为丰富——

盘龙城遗址2013~2024发掘区位置图

杨家湾北坡石构遗迹

杨家湾北坡发现的大规模石砌遗迹

杨家湾地点的新发现震惊考古界。一处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石构遗迹首次出现在长江流域的夏商遗址中,开南方地区夏商时期大型石构建筑研究之先河。其巨大的体量和建设所需的人力、物力,进一步证明了盘龙城在长江中游的中心地位。在小嘴地点发现一处铸铜手工业作坊,系在夏商都城之外首次发现,展现出制范、浇铸、冶炼、修整铜器等整个生产流程,进一步实证盘龙城能够铸造当时属于高精尖科技的青铜容礼器。

小嘴发掘区航拍

小嘴铸铜作坊区发现的容器陶范

多年考古发掘还揭示了盘龙城城市聚落变迁,展现长江中游早期文明进程。科技考古团队首次复原商代盘龙城聚落的整体地形地貌,不仅揭示这里曾经历了沧海桑田巨变,对认识长江水文变化、古今聚落选址也提供了重要资料。

盘龙城为长江流域带来了青铜文明

盘龙城杨家湾M17出土金片绿松石镶嵌兽面形器

杨家湾M17出土的铜带鋬觚形器

盘龙城杨家湾M17出土青铜兽面纹牌饰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昌平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称,累年的考古工作揭示出盘龙城在中华文明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盘龙城是夏商王朝设立在长江流域的统治中心,开启了古代中国中央——地方国家治理模式;盘龙城为长江流域带来了青铜文明,推进了长江流域的文明进程;其背后蕴含的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的文明互动,深刻影响了早期中国的文明进程。研究认为,鼎盛时期的盘龙城控制了长江中游甚至更加广阔的地区,这一区域发现的大批早商时期聚落,都与盘龙城保持密切关联。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院长万琳接受采访时称,“距今约3500年的盘龙城遗址,被誉为武汉城市之根。今天的武汉是我国新一线城市之一,盘龙城在当时是贸易枢纽、中转站,与今天武汉九省通衢的地位非常相似。”她表示,考古发掘及学术科研成果支撑博物院馆藏陈列,下一步将继续深挖遗址内涵,持续为长江文明溯源研究与传播展示贡献盘龙城智慧。

这群年轻人在3500年古城“挖呀挖”

盘龙城王家嘴地点考古发掘队员合影

盘龙城国际田野考古暑期学校学员和部分教师合影

盘龙城遗址考古工作已历经70年,多代学人长期工作于此。如今,一群80后、90后的年轻人从盘龙城成长为专家、策展人,组成考古界的坚实力量。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90后”副教授邹秋实有一段跨越3500年的奇遇。2014年1月的一个清晨,邹秋实和同学偶然在草丛中发现了一只绿色“耳朵”——这个耳朵形状的金属残件,极有可能是商代青铜器的一部分。迅速发掘清理后,一座商代早期高等级贵族墓葬重见天日。

“为了保护现场,我们在旁边搭帐篷‘守夜’。带着这种兴奋,久久不能入睡。”回想当时的经历,邹秋实仍然感到十分幸运。

“多学科与考古研究实践深度融合,再加上科技手段的应用,极大拓宽了考古的视野。”邹秋实介绍,2016年以来,武汉大学等单位在盘龙城遗址建立了三维测绘坐标系统,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考古勘探系统和田野考古发掘数字平台。同时,武汉大学等单位还运用超声波测深仪对该遗址中的水下地形进行了测绘,结合陆地与水下勘探、测绘资料,对盘龙城遗址不同时期的地貌模型进行了数字化复原。

“我很热爱考古,我从研究生阶段就开始参与盘龙城遗址的考古工作,至今已经有十多年了。”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孙卓是“85后”,担任盘龙城遗址项目负责人,他的学术生涯与盘龙城遗址紧紧相连。除去收获专业知识和成就感,孙卓在十多年的考古工作中更加感受到了一种责任——向公众传播长江文明,“我们的考古工作不仅是对长江文明溯源的研究,也是对长江文明的传播展示,也是对当下考古学者的一种责任和鞭策。”

“除了基本陈列,我们每年都要推出原创新展。”“90”后廖航毕业于武大历史学院,参与盘龙城考古相关工作6年,如今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担任考古研究部副主任。廖航说,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团队成员中,过半是“90后”,大家不停大开脑洞,基于现有文物和考古研究,不断寻找新的主题角度,未来还将推出更多让观众耳目一新的展览,让文物“活”起来。

2021年6月,廖航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开展长江万里青——长江流域青铜器精品展布展工作。

【延伸阅读】

湖北共16次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湖北是长江文明重要发源地,近年来,我省考古工作者围绕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持续推进长江文明溯源研究与传播展示,在多学科联合攻关下取得丰硕成果。截至目前,我省共16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湖北历年入选项目为:十堰学堂梁子遗址郧县人头骨化石(1990年)、荆州鸡公山遗址(1992年)、潜江龙湾宫殿遗址(2000年)、巴东旧县坪遗址(2002年)、郧县辽瓦店子遗址(2007年)、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2011年)、随州文峰塔东周墓地(2013年)、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2014年)、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2015年)、天门石家河遗址(2016年)、沙洋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2018年)、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2019年)、云梦郑家湖墓地(2021年)、十堰学堂梁子遗址(2022年)、荆门屈家岭遗址(2023年)、武汉盘龙城遗址(2024年)。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相关文章